東莞理工學院是廣東省東莞市第一所省市共建的高等本科院校,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任名譽校長。學校坐落在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高地、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的松山湖國家高新區內,毗鄰華為歐洲小鎮、中國散裂中子源與松山湖風景區,是一座現代化、花園式大學。
學校于2015年進入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學行列,2019年成為全省唯一一所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示范校,2021年5月,我校正式獲批為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學校已成功躋身地方高?!暗谝环疥嚒?,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2021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中,位列2021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第149位,比上一年位次提升了34位。廣東省和東莞市政府將持續加大投入,支持東莞理工學院力爭到2025年進入全國100強、理工類40強大學,并入選國家“雙一流”大學建設行列。
學校于2014年獲批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與華南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天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暨南大學合作聯合招收博士后。近年來,學校把握“三區疊加”歷史發展機遇,積極圍繞國家和省市科技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人才強?!睉鹇?,發揮高端人才聚集效應,持續加大對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著力打造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綜合素質優良、能承擔重大科研項目能力的專職科研人才隊伍,開展高水平的基礎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
未來,學校將繼續加大博士后培養力度,對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人員提供優渥待遇,熱忱歡迎海內外優秀博士加盟,共建莞工美好明天!
(一)基本條件
1.政治品德過硬,熱愛高等教育事業,遵紀守法,身心健康,品行良好;
2.獲得博士學位(應屆畢業生需已通過論文答辯、往屆畢業生畢業不超過3年);
3.年齡未滿35周歲,人文社科類年齡經合作流動站同意可適當放寬;
4.具有較高的外語、計算機水平,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具體業績條件
博士后的招收分為A、B兩類,各類博士后申請人符合申請基本條件外,還須滿足相應業績條件。
1.A類博士后:以第一作者發表學校認定的C類及以上期刊學術論文1篇及以上;
2.B類博士后:學科背景、學術研究能力和研究方向符合合作導師要求。
東莞理工學院招收博士后合作導師及聯系方式 | |||||
序號 | 所在機構及聯系方式 | 姓名 | 職稱 | 專業領域 | 備注 |
1 | 機械工程學院 聯系人:李老師 電話:0769-22862169 13423222002 郵箱:2393164459@qq.com | 李川 | IETFellow,研究員 | 智能制造、機械故障診斷、工業大數據與智能化 | |
2 | 王文林 | 教授 | 1、運載工具振動與控制;2、航天運載流體技術與可靠性 | ||
3 | 常春濤 | 研究員 | 高性能非晶納米晶軟磁合金及其功能應用。 | ||
4 | 曾達幸 | 教授 | 1、機器人機構學基礎理論及應用研究;2、耦合多軸驅動裝備設計與分析;3、重型裝備構型綜合與機電集成技術。 | ||
5 | 孫振忠 | 三級教授 | 材料加工工程;中子散射技術及應用 | ||
6 | 周梓榮 | 三級教授 | 機電控制、高性能材料、科技管理 | ||
7 | 張紹輝 | 教授 | 信號處理、設備狀態監測、工業大數據與智能化 | ||
8 | 王建國 | 教授 | 裝備自動化與智能化、非晶合金制備及應用 | ||
9 | 劉偉 | 教授 | 先進陶瓷材料的3D打印 | ||
10 | 張偉偉 | 教授 | 機械、土木 | ||
11 | 李濤 | 副研究員 | 功能材料,壓電單晶材料,閃爍體單晶材料 | ||
12 | 汪超 | 特聘副教授 | 機械工程、力學:仿生機器人、摩擦納米發電機、微納能源收集 | ||
13 | 張宏輝 | 副教授 | 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機械動力學、智能裝備等 | ||
14 | 郭建文 | 副教授 | 智能裝備:機械狀態監測與維護 | ||
15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聯系人:盧老師 電話:0769-22862010 13711985399 郵箱:zp16@dgut.edu.cn | 王彪 |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97年)、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2000年)、教授 | 材料的強度等機械性能預報、光電晶體材料制備和性能分析 | |
16 | 翟同廣 | 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2015年),教授 | 金屬材料疲勞性能與模擬、材料計算、合金設計、金屬材料加工-微觀結構-性能關系 | ||
17 | 王嚴杰 | 研究員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技術、納米先進材料與技術、電化學與電催化、高分子材料合成與加工、抗菌材料等 | ||
18 | 李文芳 | 二級教授 | 新型輕合金及其復合材料功能化設計、輕合金表面功能化、電子封裝材料開發 | ||
19 | 陳德良 | 教授 | (1)無機材料的制備新技術(微波、熔鹽、超聲、機械化學等);(2)天然納米材料的開發與應用(礦物、生物質等);(3)先進陶瓷材料制備與應用(陶瓷電容器、陶瓷熒光材料等);(4)氧化物半導體納米材料制備與傳感應用;(5)調濕與環境凈化材料開發與應用;(6)類金剛石薄膜微波等離子體涂層技術與應用 | ||
20 | 李潤霞 | 教授 | 鋁合金強化機理及成型工藝、鎂合金生物醫用材料研發、中子研究在金屬材料中的應用 | ||
21 | 王小霞 | 教授 | 光、電催化、MOF催化材料在有機合成和高分子合成中的應用 | ||
22 | 汪文龍 | 研究員 | 催化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多孔有機功能材料 | ||
23 | 吳文劍 | 副教授 | (1)高分子材料改性與功能化,包括導電、導熱、隔熱等功能高分子材料;(2)高分子功能性涂層,包括超疏水油涂層、導電涂層、可拉伸涂層、火災預警涂層等; | ||
24 | 王佳星 | 特聘副研究員 | 有機功能染料、光致變色染料 | ||
25 | 胡楊凡 | 特聘教授 | 鐵電鐵磁材料中的多場耦合現象、低維材料力學 | ||
26 | 王安定 | 特聘研究員 | 金屬結構和功能材料 | ||
27 | 祝遠民 | 特聘副研究員 | 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微觀結構與性能 | ||
28 | 劉釗 | 副研究員 | 催化材料制備與表征,第一性原理DET模擬 | ||
29 | 交叉科學研究中心 聯系人:盧老師 電話:0769-22862010 13711985399 郵箱:zp16@dgut.edu.cn | 孫長慶 | 教授 | 材料物理化學 | |
30 |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聯系人:袁老師 聯系電話:0769-22862063 郵箱:zp15@dgut.edu.cn | 殷建平 | 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2015年) |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算法設計與大數據 | |
31 | 王藝 | 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2016年),教授 | 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 | ||
32 | 李睿 | 教授 | 云計算和物聯網安全,加密數據檢索 | ||
33 | 李寬 | 副教授 |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編譯優化與并行計算 | ||
34 | 丁燁 | 研究助理教授 | 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區塊鏈 | ||
35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聯系人:張老師 電話:0769-22862802 13648306560 郵箱:zp1@dgut.edu.cn | 袁華強 | 二級教授 | 網絡安全、無線傳感器網絡 | |
36 | 羅辛 | 研究員,省級人才計劃入選者(2019年) | 大數據智能計算、高維稀疏數據分析 | ||
37 | 魏文紅 | 教授 | 智能優化算法、分布式計算 | ||
38 | 袁錦昀 | 教授,巴西科學院院士 | 優化,數值分析,工業數學 | ||
39 | 程萬友 | 教授 | 優化理論與算法、機器學習、圖像處理等 | ||
40 | 劉群鋒 | 教授 | 全局優化,計算智能,機器學習 | ||
41 | 秦勇 | 教授 | 計算機網絡中負載平衡理論與實現技術、多目標路由優化問題、大數據 | ||
42 | 陶銘 | 教授 | 計算機視覺、AI+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邊緣計算 | ||
43 | 電子工程與智能化學院 聯系人:林老師 電話:13560888448 郵箱:zp2@dgut.edu.cn | 張偉 | IEEEFellow,教授 | 6G無線通信、類腦神經元機理的無線通信網絡、無人機通信 | |
44 | 郭忠義 | 教授 | 先進光通信技術、渦旋雷達系統、偏振智能信息處理 | ||
45 | 秦世引 | 二級教授 | 人工智能及其應用、網絡化智能機器人群體系統的協同優化控制 | ||
46 | 凌東雄 | 三級教授 | 激光技術、太赫茲技術、光電材料 | ||
47 | 魏東山 | 研究員 | 太赫茲技術、密度泛函理論與分子動力學模擬 | ||
48 | 孫敬華 | 教授 | 飛秒激光、超快非線性光學、光學精密傳感與計量 | ||
49 | 楊婷婷 | 教授 | 6G無線通信、類腦神經元機理的無線通信網絡、海洋通信 | ||
50 | 周飛 | 副研究員 | 研究微納材料在光學傳感領域中的應用,包括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光增強的氣敏傳感等 | ||
51 | 胡耀華 | 三級教授 | 自適應控制理論與應用、智能制造 | ||
52 | 呂賜興 | 教授 | 深度學習及其工業應用,基于太赫茲的工業檢測技術與應用,太赫茲圖像處理 | ||
53 | 王紅成 | 教授 | 光場調控及傳輸研究、微納光學 | ||
54 | 賈寶華 | 教授 | 新型納米材料和納米材料的實際和光學表征,制造,光能的高效轉化與存儲,空氣和水質的潔凈以及面向高速全光通信的超快激光成像,超快光譜分析和超快激光加工用于先進制造鄰域等技術 | ||
55 | 劉曄 | 研究員 | 1、微納結構增強拉曼光譜技術; 2、微納傳感器件及應用; 3、激光微納制造技術。 | ||
56 | 周清峰 | 教授 | 物聯網、智能硬件(可穿戴設備)、5G關鍵技術、協作通信、干擾對齊、網絡編碼等 | ||
57 | 鄭華 | 副教授 | 光電材料與器件、新型顯示技術、印刷電子學、柔性電子學、半導體器件與工藝、微納制造技術、傳感器 | ||
58 | 侯韓旭 | 副教授 | 分布式存儲編碼,信道編碼,網路編碼,云計算和區塊鏈 | ||
59 | 魏亞東 | 副教授 | 光電技術及系統集成、核探測技術、材料研究 | ||
60 | 國際微電子學院 聯系人:張老師 電話:0769-22863806 郵箱:Wdzzp@dgut.edu.cn | 張安平 | 教授,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2011年) | 功率半導體芯片、微波射頻芯片、生物芯片 | |
61 | 沈飛 | 教授 | 天線理論與技術、渦旋電磁波理論及其應用、電磁計算與調控 | ||
62 | 楊雷 | 三級教授 | 嵌入式系統及在大科學裝置中的應用、機器視覺 | ||
63 | 劉華珠 | 三級教授 | 嵌入式系統與智能信息處理、視覺信息的檢測、分析與處理 | ||
64 | 任斌 | 三級教授 | 機器人與智能控制、自動化裝備、機器視覺 | ||
65 | 周海 | 特聘教授 | 微納光材料器件及應用 | ||
66 | 生態環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聯系人:段老師 電話:0769-22862965 15015137321 郵箱:eecenter@yeah.net | 牛軍峰 | 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7.01-2021.12)、省級人才計劃入選者(2017年) | 主要從事工業廢水深度處理技術、黑臭水體污染治理及水質提升生態修復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 |
67 | 李長平 | 教授 | 環境功能材料和綠色溶劑設計開發及其環境應用研究,尤其是VOC等大氣污染物和水體中污染物治理研究 | ||
68 | 蘇美蓉 | 教授,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021)、省級人才計劃入選者(2017年) | 城市生態模擬與評價、區域生態規劃與管理 | ||
69 | 榮戧戧 | 副研究員 | 流域水資源、水環境模擬;不確定性優化;流域和城市生態環境規劃 | ||
70 | 徐超 | 副研究員 | 生態環境系統工程、城市生態與景觀生態、生態修復 | ||
71 | 唐少宇 | 副研究員 | 新污染物暴露與健康風險、新污染物講解轉化技術、新污染物毒性與毒理 | ||
72 | 李威 | 特聘副研究員 | 城市污廢水/固廢資源化;微生物光電化學系統制氫/高價值化學品;水處理高級氧化技術 | ||
73 | 生態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聯系人:葉老師 電話:0769-22861233 13694924831 郵箱:19626822@qq.com | 馬宏偉 | 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2012年),教授 | 結構損傷檢測、沖擊動力學、結構健康監測、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的結構損傷識別技術 | |
74 | 程發良 | 三級教授 | 主要從事納米材料制備、生物傳感器、燃料電池、電催化及儲能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 | ||
75 | 范洪波 | 三級教授 | 廢水處理技術和精細化工產品的開發 | ||
76 | 鄭愚 | 教授 | 纖維復合材料研發及結構應用;綠色混凝土材料研發與應用;智能感知材料及傳感器件開發 | ||
77 | 邱永福 | 教授 | 電催化降解水中有機污染物研究 | ||
78 | 曲江英 | 教授 | 1.石墨烯、多孔炭、硅基分子篩等功能化制備及其環境催化應用 2.生物質高附加值利用 3.鋰電池、超電及水蒸發能的開發利用 | ||
79 | 黃海明 | 教授 | 廢水深度處理及回用;固體廢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利用 | ||
80 | 王剛 | 教授 | 電容去離子脫鹽技術及其鹽差能提取,高性能吸附劑性能調控及其制備 | ||
81 | 于國友 | 三級教授 | 數值計算方法及其應用、疲勞與斷裂、結構動力學、波動理論 | ||
82 | 陳貴 | 教授 | 過渡金屬配合物設計與合成,光/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以及水分解,氧化降解有機物 | ||
83 | 張敏 | 教授 | 1.電分析化學與生物傳感 2.光電化學傳感器的構建及在環境污染物檢測中的應用 | ||
84 | 鄭航 | 副研究員 | 流域水文模擬與水資源管理 | ||
85 | 黃文通 | 高級實驗師 | 瀝青與瀝青混合料、新型路面結構與材料、路面低碳養護與管理、綠色道路建造技術 | ||
86 | 田俊 | 副教授 | FRP結構加固;超高韌性水泥復合材料;混凝土修復技術 | ||
87 | 吳琪 | 高級工程師 | 垃圾滲濾液處理、工業廢水處理、河流生態治理、分散式污水處理及固廢處理 | ||
88 | 謝冠群 | 高級工程師 | 大氣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綠色環保涂料研究 | ||
89 | 李衍亮 | 副研究員 | 環境污染控制,環境污染修復,環境生態與毒理 | ||
90 | 卓瓊芳 | 副研究員 | 水污染控制、環境電化學 | ||
91 | 陳木青 | 特聘研究員 | 新型富勒烯及內嵌富勒烯的合成,功能化及其在能源轉換和儲存領域的研究 | ||
92 | 鄭明方 | 特聘副研究員 | 新型材料波動特性理論求解、超聲導波儀器開發與集成技術,無損檢測與結構健康監測 | ||
93 | 化學工程與能源技術學院聯系人:胡老師 電話:0769-22862038 15899917765 郵箱:714865726@qq.com | 徐建中 | 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 | 能源高效利用,動力機械與工程 | |
94 | 楊敏林 | 三級教授 | 工程熱物理與動力工程;能源高效利用研究;分布式能源 | ||
95 | 王曉季 | 教授 | 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及結構修飾,食品添加劑、醫藥中間體的合成與工藝改進 | ||
96 | 徐勇軍 | 三級教授 | 生物質高效利用,化工清潔生產技術 | ||
97 | 蘇海燕 | 研究員 | 研究方向:催化反應機理、催化材料的構-效關系等; 招收方向:單原子催化材料上逆水氣變換和電化學氧還原等反應機理的理論研究 | ||
98 | 黃斯珉 | 研究員,省級人才計劃入選者(2019年) | 流動與傳熱傳質;熱力學動力學;分布式能源系統,余熱高效利用,空氣溫濕度調節;膜式常壓吸收式熱泵;海水淡化;前饋控制方法;有機膜制備;膜疏水改性;超疏水親水物質制備等 | ||
99 | 生命健康技術學院聯系人:楊老師 電話:13712412494 郵箱:smjkjsxy@dgut.edu.cn | 李琳 | 二級教授 | 研究方向:食品加工學基礎、生物化工分離、碳水化合物修飾及多糖生物安全等。 招收方向: 1.典型食品組分分子定向修飾與健康食品設計; 2.傳統食品營養評價及主動強化; 3.傳統食品加工過程低碳化、智能化控制。 | |
100 | 王際輝 | 教授 | 功能性因子、營養與代謝、品質和安全控制 | ||
101 | 閆景坤 | 特聘教授 | 食源多糖的高校創制、結構特征、功能活性及其應用研究;食品多糖的功能化修飾改性及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與創新應用研究 | ||
102 | 朱杰 | 副教授 | 碳水化合物食品品質與營養調控、碳水化合物功能材料 | ||
103 | 馬克思主義學院 聯系人:張老師 電話:0769-22861623 郵箱:251961260@qq.com | 李忠紅 | 三級教授 |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多元文化比較 | |
104 | 李仕波 | 教授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
105 | 郭奕鵬 | 特聘教授 | 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哲學、實踐哲學 | ||
106 | 經濟與管理學院 聯系人:鄧老師 電話:0769-23066901 郵箱:2591981612@qq.com | 李湛 | 教授 | 金融工程、公司金融、金融科技 | |
107 | 熊琳 | 研究員 | 自然災害應急機制和受害人心理行為研究,企業環境、領導力與危機應急管理能力研究 | ||
108 | 劉繼云 | 三級教授 | 管理科學與工程、國民經濟學、區域產業經濟學院、質量管理工程 | ||
109 | 張學英 | 教授 | 勞動就業,職業教育與培訓,技能形成,人力資本投資,人力資源管理 | ||
110 | 楊俊明 | 副教授 | 質量管理、過程能力指數、六西格瑪、決策分析、多準則決策 | ||
111 | 劉錦芳 | 副教授 | 反傾銷、經濟增長、制造業全球價值鏈重構、產業結構、會計、審計、資本結構優化 | ||
112 | 吳述松 | 教授 | 計量史學、發展經濟學 | ||
113 | 劉偉 | 教授 | 金融理論與政策 | ||
114 | 馮志軍 | 特聘教授 | 技術創新管理、科技管理、綠色轉型與綠色發展管理、戰略管理、復雜網絡等 | ||
115 | 法律與社會工作學院 聯系人:李老師 電話:0769-22680738、13450099480 郵箱:30228637@qq.com | 強昌文 | 三級教授 | 法學、法學理論、法理學、軟法與地方治理、知識產權原理、司法理論 | |
116 | 夏能禮 | 副教授 | 科技創新與創新治理、科技法,區域發展政策與規劃、府際關系治理、兩岸融合發展與臺灣問題研究 | ||
117 | 王海洋 | 副教授 | 社會政策、社會工作、社會治理、社會組織 | ||
118 | 中法聯合學院 聯系人:陳老師 電話:0769-22682780 郵箱:chenxm@dgut.edu.cn | 尹玲 | 教授 | 制造裝備智能控制技術、裝備運行狀態智能監測與優化技術、機器人與自動化集成應用技術 | |
119 | 科技創新研究院 聯系人:梁老師 電話:0769-22863137(梁老師)13790612340(陳老師) 郵箱:425811202@qq.com | 張麗娟 | 教授 | 金屬增材制造:電弧增材制造 |
(一)博士后申請人填寫《東莞理工學院博士后崗位申請表》(附件),并將申請表及相關支撐材料發至招收博士后合作導師所在二級組織機構的指定郵箱【快捷投遞: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郵件主題命名為“***(姓名)應聘**學院**(導師)博士后+高校人才網”,具體提交材料如下:
1.《東莞理工學院博士后崗位申請表》(附件);
2.各學歷層次的學歷學位證書、專業技術資格證書;
3.畢業生就業推薦表及成績單(應屆畢業生);
4.海外工作經歷,如海外博士后、訪問學者經歷等;
5.主持或參與科研項目情況;
6.發表或已錄用論文、著作、專利證書、獲獎證明等。
(二)合作導師及所在二級組織機構對博士后申請人的政治素養、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學術水平及科研成果進行全面考察,將審核通過人選材料報人力資源處。
(三)人力資源處按程序完成審批手續并為同意進站的各類博士后人選辦理入站相關手續。
(一)A類博士后稅前年綜合收入48萬元以上(最高可達88萬元),B類博士后稅前年綜合收入40萬元以上(最高可達80萬元),具體為:
1.年薪:A類博士后稅前年薪28萬元,B類博士后稅前年薪不低于20萬元(稅前年薪含五險一金單位需繳納部分);
2.國家、省市相關資助:市財政對新進站博士后,在站期間每年給予20萬元生活補貼,資助期不超過2年;世界排名前200的國(境)外高校博士畢業生,入選廣東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項目的,省財政給予60萬元生活補貼,分2年發放,市財政按照“待遇就高從優不重復”原則再1:1給予配套資助。
(二)學校按照有關規定提供周轉住房,免收在站期間(二年)或批準帶薪延期期間(半年或一年)房租。住宿期間產生的水電煤氣及其他各種設備維修等費用需由博士后本人承擔。
(三)博士后科研工作經費基本額度由學校承擔,同時鼓勵基地合作導師根據實際情況在基本額度的基礎上疊加?;绢~度標準為:
1.A類博士后自然科學類、人文社科類分別為10萬元、8萬元;
2.B類博士后自然科學類、人文社科類分別為6萬元、4萬元。
(四)學校
(五)博士后在站期間,可自愿選擇將戶籍遷入學校,其未成年子女根據省市有關政策由學校協助聯系入托、就學。
(六)博士后可按學校專業技術職務認定、評審的有關規定參加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
出站考核合格的博士后達到學校高層次人才、教師引進條件的,可申請按人才引進政策優先引進到學校相應崗位工作:
(一)博士后出站后可按學校人才引進程序聘用到高層次人才崗位;
(二)A類博士后出站后在學校核定的崗位指標內,且達到準聘崗位引進條件的,按準聘-長聘制崗位序列快速審批通道引進,即經二級組織機構黨政聯席會集體研究同意并經學校審定同意后就可以辦理聘用手續。A類博士后出站考核優秀的或考核合格經綜合評議業績較為突出的,其博士后期間的業績視為已完成該崗位序列的第一個聘期的任務,直接進入準聘-長聘制崗位序列的第二個聘期。
(三)B類博士后出站后在學校核定的崗位指標內,且達到準聘崗位引進條件的,經遴選并經學校審定同意后聘用到準聘崗位序列。
對出站后留莞工作且與本市企事業單位簽訂1年以上勞動(聘用)合同的博士后,市財政分5年給予共50萬元出站資助;對入選廣東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項目出站后留粵工作3年以上的博士后,省財政給予共40萬元住房補貼。
(一)各二級組織機構
二級組織機構 |
聯系人 |
固定電話 |
電子郵箱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
0769-22862802 |
zp1@dgut.edu.cn |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
0769-22862063 |
zp15@dgut.edu.cn |
機械工程學院 |
|
0769-22862169 |
2393164459@qq.com |
化學工程與能源技術學院 |
|
0769-22862039 |
714865726@qq.com |
生命健康技術學院 |
|
13712412494 |
smjkjsxy@dgut.edu.cn |
生態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 |
|
0769-22861233 |
19626822@qq.com |
電子工程與智能化學院 |
|
13560888448 |
zp2@dgut.edu.cn |
國際微電子學院 |
|
0769-22863806 |
Wdzzp@dgut.edu.cn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
0769-22862010 |
zp16@dgut.edu.cn |
生態環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
|
0769-22862965 |
eecenter@yeah.net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0769-22861623 |
251961260@qq.com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
0769-23066901 |
2591981612@qq.com |
法律與社會工作學院 |
|
0769-22680738 |
zp8@dgut.edu.cn |
中法聯合學院 |
|
0769-22682780 |
chenxm@dgut.edu.cn |
松山湖新發展研究院 |
|
0769-22862615 |
zhancy@dgut.edu.cn |
科技創新研究院 |
|
0769-22863137 |
425811202@qq.com |
(二)人力資源處
通訊地址: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區大學路1號
咨詢電話:
電話服務時間:周一到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00,法定節假日及寒暑假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