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科研
-
博導的“狼性要求”:課題組瘋了一個,換了一個,延了兩個,我還在茍延殘喘!
序言:我的導師是位“狼性領導”,課題組也一直實行著“狼性要求”,到處充斥著“狼性文化”。不可否認的是,“狼性要求”有其自身的優越性,“狼性文化”或“狼性要求”并不是只包括要求嚴格,還包括團結合作。但是2023-04-278 瀏覽 · 0 收藏 -
回國后科研產出斷崖式下降!985教授靠快樂科研走出低谷
把《西游記》經典故事“三打白骨精”搬上頂刊封面,是一種什么體驗?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石虎兵的回答是:“‘皮’這一下很開心!” 不久前,石虎兵與課題組副教授馬學磊等人在Cancer2023-04-261 瀏覽 · 0 收藏 -
科研人不要“賤賣”自己!前輩分享如何轉行拿高薪
編譯 | 卜金婷2022年,Naure曾發文稱:學術界正刮起離職潮。根據Nature 2021年的薪酬和工作滿意度調查,受訪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對他們的工作前景感到滿意。工業界受訪者(64%)比學術界2023-04-256 瀏覽 · 0 收藏 -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要敢于直面哪些真問題
4月8日至10日,在山城重慶,近20名院士、500余名高校領導、千余名專家學者、1500余所高校教師、近萬名企業人員從四面八方趕來,集聚第58·59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以下簡稱“高博會”)。在百年大2023-04-241 瀏覽 · 0 收藏 -
“將學術平臺充分向青年學者、高校學子敞開”
4月18日,《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22年度論文獎在京頒獎。張清華的《實驗與選擇,變奏與互動——百年新詩的六個問題》等5篇論文獲得年度論文獎;孫慈姍的《郁達夫〈毀家詩紀〉中的情感經驗與倫理修辭》獲2023-04-210 瀏覽 · 0 收藏 -
從普林斯頓到“雙一流”,80后教授10年研究終發Science
2021年12月初,袁星在《科學》的投稿系統中提交了論文??砂司艂€月過去了,除了顯示已送審外,再無消息。這期間,國際上陸續有相關研究發表,其中有1篇甚至還借鑒了自己此前的研究方法。他有些著急,忍不住給2023-04-201 瀏覽 · 0 收藏 -
文科實驗室與理科相比有何不同
實驗室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對促進科技進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新文科”建設的深入推進,為人文社會科學服務的文科實驗室應時而生,方興未艾。近日,山東師范大學召開文科實驗室建設工作研討會2023-04-191 瀏覽 · 0 收藏 -
離開北京,他到貴州二本當老師
編者按: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3013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頂尖名校畢業的博士們,相當一部分流入地方二本院校工作。不在金字塔最頂端,意味著他們在新聞里是隱身的。拆解一位隱身科2023-04-198 瀏覽 · 0 收藏 -
“實驗室氛圍真的很重要”!90后中國博士生再獲重要突破
在幾年前的一次學術會議上,當時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讀大三的王沛東憑借一腔勇氣毛遂自薦,結緣了影響自己一生的治愈系導師——麻省理工學院(MIT)大氣化學和氣候科學教授Susan Solomon。2023-04-185 瀏覽 · 0 收藏 -
研究生的學術志趣都哪去了
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持續擴大,報考人數也在快速增長。教育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124.25萬人,比上年增長5.61%,其中招收博士生13.9萬人、碩士生110.35萬人2023-04-171 瀏覽 · 0 收藏 -
研究生教育與區域科技創新要形成正向反饋
最近,多個與研究生教育規模相關的話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例如本年度北京市碩士和博士畢業生人數首次超過本科生,以及學者對考研“高考化”趨勢的擔憂等。不可否認的是,過去的20多年,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2023-04-141 瀏覽 · 0 收藏 -
愛思唯爾董事長池永碩:顛覆性成果少不該讓同行評議擔責
當前,學術界已經通行了60多年的傳統——同行評議正在遭受質疑。今年年初,《自然》雜志一篇論文指出,近60 年內顛覆性科技已經越來越少。有學者將矛頭指向同行評議。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開呼吁修改或廢除同行評2023-04-141 瀏覽 · 0 收藏 -
人才“帽子”被“偷換”是個大問題
眼下,不同級別的“帽子”人才規模依然龐大,但能實現國家基礎研究重大突破以及解決“卡脖子”核心問題的創新人才卻仍舊十分緊缺。那么,問題來了——這些“帽子”人才是不是目前國家緊缺的創新人才?如果是,為何創2023-04-132 瀏覽 · 0 收藏 -
學術新星因Nature撤稿跌入谷底:慘遭網暴,3年申不到新項目
3年多以前的那個電話,或許會成為Jaivime Evaristo一生的噩夢。2019年7月下旬的一天,Evaristo正在阿姆斯特丹機場候機,準備回故國菲律賓探親。這時候的他正功成意得,任職荷蘭烏得勒2023-04-133 瀏覽 · 0 收藏 -
入職省屬高校6年,“80后”科學家再獲突破性成果
“如果這項技術得以推廣,可以讓全球上百萬失明者重見光明?!苯榻B最新成果時,武漢科技大學“80后”教授姚凱如是說。2019年,他向一批特殊的小鼠眼底注射了一種新型基因藥物。這些小鼠剛剛出生14天,看起來2023-04-111 瀏覽 · 0 收藏 -
想擴大學術影響力?不妨試試社交媒體
微博、微信公號、網絡論壇、視頻直播……社交媒體正在逐步改變人們獲取新聞與知識的途徑,也在重塑學術出版行業。那么,科研人員努力做研究的同時,如何運用新媒體擴大自己的學術影響力?在Sage出版集團亞太及中2023-04-101 瀏覽 · 0 收藏 -
高校優化調整20%學科專業 “三字經”信號值得關注
前所未有的專業調整優化力度,對高校來說不僅是機遇,而且也是挑戰“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了《2023-04-073 瀏覽 · 0 收藏 -
中國AI論文數量世界居首,美國AI系統遙遙領先
當地時間4月3日,由美國斯坦福大學以人為本AI研究院(HAI)發起、學術界聯合工業界組成的跨學科小組共同編制的“2023人工智能指數(AI Index)報告”(以下簡稱“斯坦福 AI 指數”)發布,報2023-04-062 瀏覽 · 0 收藏 -
高端應用型人才培養應摒棄“封閉模式”
不久前,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表示,我國研究生階段主要擴大的規模放在了專業學位的方向上,今后發展過程當中,還要逐步擴大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占比,為國家培養實踐型、應用型高端人才。2023-04-062 瀏覽 · 0 收藏 -
楊培東教授:要讓青年學者有自己的“小金庫”
翻開楊培東的履歷,似乎每一條都帶著耀眼的光芒。他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畢業后,在哈佛大學師從國際頂尖化學家Charles M. Lieber,僅用4年時間就完成了碩博連讀。他在28歲時入職加州大學伯克2023-04-043 瀏覽 · 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