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y0yii"><tr id="y0yii"></tr></tt>
<acronym id="y0yii"></acronym>
<sup id="y0yii"></sup>
<tr id="y0yii"><optgroup id="y0yii"></optgroup></tr>
<acronym id="y0yii"><optgroup id="y0yii"></optgroup></acronym><acronym id="y0yii"><small id="y0yii"></small></acronym>
<tt id="y0yii"><option id="y0yii"></option></tt>
<rt id="y0yii"><small id="y0yii"></small></rt><acronym id="y0yii"></acronym>
<acronym id="y0yii"></acronym><tr id="y0yii"><optgroup id="y0yii"></optgroup></tr>
當前位置: 高校人才網資訊求職攻略>青年教師去三四線城市發展,這些問題暴露后,我后悔了……

青年教師去三四線城市發展,這些問題暴露后,我后悔了……

發布日期:2023-02-13 作者:幾木 閱讀量:704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部分普通碩博由于自身條件不夠,就業選擇既現實又無奈——要么去三四線城市發展,要么去“三四流”高校任職。再考慮到一線城市的房價和內卷程度……不少人紛紛選擇了前者。那么問題來了,青年教師去小城市的高校工作,哪些問題不容忽視,又該如何選擇呢?


大部分碩士博士畢業后都想進高校工作,咱們先談談當前國內高校的大背景。


- 全國高等學校共三千余所,其中“雙一流”高校只有147所,也就是說,大部分碩博的就業去向,其實都是“雙非”院校;

- 根據2022年12月底,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在線發布的數據來看,全國地方本科院校top100中:北京有4所,廣東有7所,江浙滬包郵區加起來也就20所。

- 發達地區平臺雖高,但下層高校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喝湯”的多,“吃肉”的少。


部分普通碩博由于自身條件不夠,就業選擇既現實又無奈——要么去三四線城市發展,要么去“三四流”高校任職。再考慮到一線城市的房價和內卷程度……不少人紛紛選擇了前者。


那么問題來了,青年教師去小城市的高校工作,哪些問題不容忽視,又該如何選擇呢?



01.

了解當地高校的教育支出水平


由于三四線城市的經濟水平,本就不如一線城市和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所以僅有的教育資源也要“精打細算”。以廣西為例——


近日,廣西教育廳官網發布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2023年部門預算及“三公”經費預算公開說明》,文件顯示:教育廳部門的總預算支出有243.63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29.47%。


在高等教育的相關預算中,廣西去年僅4所高校超過10億預算,無一所院校破20,今年則有3所高校超20億,3所超10億,并且超過20億預算的三所高校全都在三線城市——桂林。


*進入部門預算名單的為公辦高校。

*都是省部共建及以下的“雙非”高校;“雙一流”高校有國家財政撥款。

來源:廣西教育廳官網(廣西師范大學部分預算項目)


在去三四線城市的高校以前,了解公開的教育支出預算是有必要的。


①盡管三四線城市教育資源相對匱乏,但能夠持續加大對高等教育資金投入,且比例較大的地區,可以側面反映該地區對發展教育的重視程度。

②教育部門公開的預算支出數據會具體到不同高校。


若學??蒲衅脚_“天花板”本就不高,所去學校分到的預算不夠,未來一線老師在教學與科研上缺乏支持,就容易造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一旦難以取得科研成果,對升職稱及未來發展(比如跳槽到其他城市或高校)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其次,三四線城市的高校為吸引人才,常常掛上“高薪水”“高福利”的標簽,但是宣傳效果能否正常兌現,還是得看學校是否具備與之相符的資金實力。



02.

思考高校所在城市是否適合自己


一般來講,最后選擇去三四線城市工作的碩士博士有兩種情況——


①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

②準備入職一所適合自己條件的高校,對高校所在的三四線城市基本不了解;


第一種情況大概率未來不會換城市,同時對自己家鄉有一定了解。第二種情況,經常會有大學老師們表示無法適應陌生三四線城市的工作生活。


人都說經濟越發達的地方越講規則,三四線城市由于城市規模小,“人情社會”的看重比例會更大一些。沒有熟人、融入不了當地文化、遇到一些事情和難題時,沒有靠譜的領導同事和伴侶伙伴,既獨在異鄉,又舉目無親,評職稱和做課題的壓力還很難排解……


不少“青椒”表示:小城市的孤獨感是直擊靈魂的。


有人說:“受不了離開不就好了?”來了想走,哪有那么容易。


不少高校高薪安家費的兌現前提是「買房」,一旦買了房,安了家,即便有了更好的工作機會,碩博人才也會被這些東西綁住,動彈不得。


更何況還有白紙黑字的“服務期”規定,也讓高校老師辭職離開變得艱難無比。


此外,一線城市人才多,高校的崗位也多,分工比較明確;而三四線城市由于缺乏人才,常常因為教學需求和預算限制,不得已一人多用。


“我當時考慮到安家費確實不少,離家也近,所以選擇了這里,沒想到剛去,他們不僅讓我做教學,還要我兼顧輔導員,做些學生工作,我明明是博士,感覺累成了牛馬?!?/span>

——某三線城市高校任職的王博士


三線城市相對還好,但是四線城市往后,科研與教育醫療資源這塊就會比較差了。科研平臺不行,只是對個人發展有一定限制,教育醫療資源不行,則對全部家庭成員的發展影響深遠……



03.

結語


大小城市,各有好壞,事物也是一體兩面。有人說大城市生存壓力大,就業可以,但置業做不到,相比起來三四線城市的生活壓力可小太多了。


一位高校領導也曾經和我說過:“你的幸福感可以與當地房價來做對比??醋约阂粋€月的收入能買得起當地多少平的房子,有些問題自然也就釋然了?!?/b>


想做一名高校老師,本身也是希望安居樂業的同時,還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如果在一線城市每個月的收入對家庭來說,就只能顧上溫飽……著實也沒有幸??裳?。


對于碩博人群來說,大城市還會不斷有蓬勃奮進的年輕人趨之若鶩,謀求革新,科技的進步對人文的影響體現在方方面面;而小城市就像暮年的老人,節奏慢下來以后,能偶爾坐在藤編的搖搖椅上,時而回憶那些曾經熱血奮斗的時光。


其實選擇哪種生活方式并無對錯,貴在想好自己的定位,是自己需要的就好。


來源:   高校人才網(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高校人才網原創,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高校人才網V”,如需轉載,請聯系獲得授權。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高校人才網官方微信(微信號:Gaoxiaojob)。
{{checkTextOne}}
{{checkTextTwo}} {{checkTextThree}}
+ 上傳
默認此選擇
+ 上傳
{{checkTextFour}}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1000部_国产精品怕怕怕免费视频_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首页_日韩一卡二卡三卡四卡免费视频_好男人在线视频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