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雙非碩士,sci發表量0,核心期刊發表量0。畢業前考過3次公務員,2次事業編,然而,沒有一個考上。
馬上就要畢業了,小A還在為找工作而焦頭爛額,直到那天,他看到了某四線城市人才引進公開招聘:“大專教師崗,限專業,限碩士研究生,限應屆畢業生,限35周歲,招3人,免筆試?!?/b>
招聘里的每一句話都仿佛是在暗示小A:你的機會來了。于是,他立刻提交報名,隨即參加了面試。
這次,幸運之神仿佛站在了他這邊,面試成功了。接下來更是順利得不可思議——領畢業證,到人事處報道,入職體檢,進入部門開始上班……入職一個月后開始上編制。
圖源:知乎
碩士可報,有編制,免筆試……人才引進真有那么“香”嗎?這篇我們就來講講,「人才引進」的那些事兒……
· 壹 ·
人才引進和普通招聘有什么區別?
01.對象
人才引進,顧名思義,主要面向的是高層次人才,以研究生為主,背景院校也會有一定要求。但這也跟單位的人才隊伍建設需求有關,像開頭提到的例子——大專教師崗,相對其他高校教師崗要求就沒有那么高。
02.方式
很多人才引進只需要面試,不用筆試,部分單位還會在面試后當場宣布結果,對于應聘者而言,整個過程更加高效。
截圖自高校人才網《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高層次人才引進(高職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干事)公告》
03.待遇
一般來說,人才引進都會有購房補貼、安家費、科研啟動經費等各方面的福利待遇以及額外的人才補貼,轉正考核合格還可入編。具體可以看→《聽說「有編又有錢」,高校的“人才引進”和外面的有何不同?》
截圖自淮南師范學院官網《2022年高層次人才引進類別及相關待遇》
· 貳 ·
人才引進進去后,為什么后悔了?
另一面,也有不少人,通過「人才引進」進入事業單位后卻后悔了。
圖源:知乎
有人真香有人后悔,「人才引進」是機會還是大雷?其實,分析后悔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由于:
01.小縣城無法滿足人才
通過「人才引進」進入事業單位后悔的,大多進入的不是高校,而是小縣城的事業單位。
近幾年,越來越多城市加入搶人大戰,但是在這些人才引進政策背后也有不少坑,一旦跳進去,想再出來就難了。
比如去年鄭州“670名碩博業主被爛尾樓套牢”的事件,頻頻推出政策招攬人才的鄭州被網友揶揄為:“真真正正把人才留下了?!保ㄊ录斍榭煽础?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hfieg.com/news/detail/545.html">670名碩博人才被坑,虛假的人才引進有多惡心?》)
有業內人士指出,編制是吸引年輕人前往三四線城市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縣城缺少人才培養和成長的環境,即使有編制,也難以留住人才。
02.事業編進行政科室
首先,要搞清楚,編制分為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
行政編制>>
是我國黨政機關使用的人員編制,包括國家機關、各黨派和部分社會團體使用的人員編制,其經費由行政經費開支。公務員屬于行政編制。
事業編制>>
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人才引進」給的是事業編制。
然而,很多人拿著事業編制,并不是進入事業單位,而是進入了行政科室。帶來的結果,一是干的事跟事業單位沒什么關系,非常沒有價值感;二是你加班加點做得再好也無法晉升,因為你根本不屬于人家那兒,提拔你就不符合規定。
——這種情況正是大多數后悔的人所抱怨的。所以想走「人才引進」,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進了哪兒。
另外,「人才引進」事業編還分成管理崗和專技崗。專技崗可以評職稱,通過職稱晉升提高待遇,但是管理崗只能走職務,而職務晉升非常依賴“天時地利人和”,所以建議盡量選擇專技崗。
結語
有人形容,人才引進就是利益交換,用一個穩定的編制,換來人才學歷寫進材料里。話糙理不糙。
我們常說編制行業是“鐵飯碗”,但是隨著人才,各種改革隨即而至,“鐵飯碗”也未必那么“鐵”了。期望拿到編制換未來大半輩子的安穩,在今時今日已然不現實。
對于人才來說,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危機意識,只有技術才是你的安身立命之本。
▍往期內容
>>《90后女孩奮斗14年從服務員到博士生:讀不讀博,人生會有多大區別?丨高才情報局第66期》
>>《高校教師“喊窮”,為什么真正辭職的卻沒多少?丨高才情報局第65期》
>>《多地高校降薪,官方允許教師兼職,意味著什么?丨高才情報局第6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