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個新聞,說今年北京的碩博畢業生比本科生還多,當年疫情的壓力之下,為了緩解年輕人就業的矛盾,高校紛紛擴招碩博。如今,入學的研究生也即將畢業,到了擇業進高校的階段。
博士A:“我要去985/211高校任職”
博士B:“是公辦高校就可以了”
碩士C:“公不公辦無所謂,穩定的民辦高校也可以考慮,但必須是北上廣深的高校”
碩士D:“北上廣深太卷了,江浙包郵區也很適合長期發展”
博士E:“經濟好的城市只能給聘任合同,都不如編制來的安心,小地方人才引進直接躺平”
博士F:“未來學生人數少,還有50%中考分流,高考又要篩人,非211的一般本科估計要老師過載,看這趨勢不如找個穩定的公辦高職高專入職”
……
從求職者視角來看,想法很多,也各有各的道理和考慮。不過,在你想去高校時,你知道這些高校想要什么樣的人才嗎?
NO.1 985/211高校
正如沒有哪個學生不想就讀985/211,也沒有一個研究生不想去92的老牌名校當大學老師。對于92系的高校來說,人事處郵箱中的普通博士簡歷多如牛毛。
而學校自身的學科也足夠豐富,水平也高,所以為了更高更快更國際化的發展,在招聘教職工時,對比一些應屆畢業的普通博士,他們更想要一些高層次人才和海外人才。
對于高層次人才的定義,不同92院校也有所區別。不過,大部分92院校招人的共性是:強調廣闊的學術視野、扎實的研究基礎以及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等。
翻譯成白話:最好有海外知名院?;驒C構的研究經歷、本碩博名校出身、含金量高的論文和專利數量越多越好等。
NO.2 公辦本科
除了92以外,公辦“雙一流”高校也是碩博人群求職時的“好去處”,他們招人的要求也基本對標頭部院校。“雙一流”院校全稱是【‘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高校發展的方向(招聘人才的傾向)也可見一斑。
信息來源:2022年第二輪新增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
以2022年年初教育部公布的新增“雙一流”的高校為例。
前兩年受疫情影響,公共衛生的學科建設也被國家愈發重視,除了一些公認的“黑馬”高校以外,有自己的代表性學科(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被評為全國A+等級)的南京醫科大學也被納入其中。
同年7月,南京醫科大學發布的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的需求學科里,果不其然的是:除了新升上“雙一流”的公共衛生與預防科學外,還有被評為B+及以下等級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藥學等學科。
信息來源:南京醫科大學高層次人才招聘-部分需求學科(2022年)
要知道現在的公辦本科高校,無一不在努力評選“雙一流”,等級越高的學科越多越好。也就是說,能夠助力學校升級“雙一流”學科建設的專業對口人才,更受公辦本科高校青睞。
NO.3 公辦高職高專
盡管也是公辦,但高職高專院校招人時的要求降低了不少。
信息來源:《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公開招聘博士計劃表》
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學校2023年的博士需求不限專業,且年齡限制放寬到40歲以下,而公辦本科的博士年齡一般在35歲以下。
之所以放寬條件是因為:一方面博士去公辦本科入職不難,哪怕一線城市比較難卷上岸,很多博士也會選擇內陸或家鄉,再或者偏遠地區給編制的公辦本科。
公辦高職高專雖然也是公辦,由于平臺限制,選擇入職的博士卻不得不降低自身科研要求,轉而發展教學以及帶學生實踐就業的發展路線。
另外,??圃盒W科建設對人才指標的要求也會影響公辦高職高專招聘人才。
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中,明確規定:設置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的院校,其博士研究生學位專任教師比例不低于15%。
雖然公辦高職高專也想招博士,但許多博士考慮自己的科研發展需要平臺,不會選擇公辦高職高專院校。
這兩年,大部分公辦高職高專已經內卷到博士,一些三四線城市或者邊遠地區的公辦高職高專院校,招聘老師還是碩士起步。
一般來講,??坡毿5哪繕耸牵褐笇W生更好就業,以及和企業合作,開展科研、技術研發、社會服務等項目,最好還能產生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于是,根據不同崗位的需要,如果碩士也想上岸公辦高職高專,有高級職稱,或者具有省級及以上教學競賽成績,或省級以上技能人才,或專業對口有多年工作經歷以至于能力很強的碩士會更受青睞。
NO.4 民辦本科/高職高專
由于民辦和公辦的財政來源不同,所以民辦在用人方面其實更講性價比。
一般民辦高校招人都是看學校需求,更有針對性。比如這個學校要評估,那就看本校師資離評估標準還差多少,差的是數量還是質量,是很實際的東西。
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的同事今年從某四大行辭職,去了一所民辦的商科高校。她是碩士畢業,本來她的條件按這所高校的以往要求并不好進,但是因為該高校未來要向應用型靠,所以今年招的新老師都是要求有行業經驗的人,于是她就很順利地入職了。
總之,「一切向實用看齊」,這一點很“民辦”,民辦本科和高職高專也基本適用。
最后
求職是一場選擇的「雙向奔赴」。雙向奔赴的意思就是——當你想求職我校的時候,剛好,我也需要你。
如果碩博人才自身足夠優秀的話,能夠自上而下的兼容自然是最好的,畢竟對于求職者來說,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勝利也就近在咫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