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打工人的生活話題里多了一條熱搜:“你退稅了嗎?”2022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3月1日開始,有的人可以領到國家的退稅“紅包”,也有些人需要補稅。大家都在享受“開盲盒”般的快樂,對自己年度收入是退稅還是補繳并沒有太多了解。還有圈友發文稱,“本來以為要補稅,沒想到今年還給退稅了,開心!”
在眾多行業中,有一群人也徘徊在是能退稅還是要補稅的境地,那就是大學老師。一方面,這份職業帶來的收入神秘感讓很多人以為大學老師工資很高;另一方面,大學老師的收入并不像許多職業那樣“明碼標價”,會有一些“隱形”的收入。所以近年來,畢業生開始往高校教師這條路擇業發展。
01.為什么來高校
在退補稅的背后,熱議的話題就是薪資。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1076萬人,較2021年增加了167萬,同比增漲18.37%。2022屆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增量創歷史新高,嚴峻就業形勢下,“畢業起薪”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據中國薪酬網202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下圖),按不同的學歷層次、不同學校類型,得到如下的薪資水平分布??梢钥闯?,要想提高收入,兩條路子,好學?;蛘吒邔W歷。
以本科學歷為例,薪資中位數在6198元;以研究生學歷為例,薪資中位數在8320元。如果即將畢業的你,拿著這個工資,雙休,外加帶薪寒暑假,上完課還可以自由活動,在校園這個充滿青春氣息又景色優美的工作環境,職業誘惑力相當大!這也是現在高校對于本碩學歷普遍開出的薪資條件。高校漸漸進入畢業生的未來就業規劃中。
02.高校教師的工資構成
上面的薪資統計數據具有一般性,但在具體的某個城市或地區,它表現得就不是那么準確。尤其高校的特殊性,不同學歷背景、不同學校層次、有沒有職稱,直接影響著高校教師群體的年收入。那高校老師們具體的工資構成又是如何的呢?有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基本工資。基本工資的定薪標準通常是學歷學位,有的高校還會結合畢業院校。按照學歷學位直接劃分檔次,學士、碩士、博士對應不同的檔。
第二部分,崗位工資。按崗位分,行政崗位如輔導員的崗位工資主要來源是帶班學生,按照人頭數計算崗位工資。專任教師的崗位工資就是上課的課時費,多勞多得。
第三部分,帽子工資。主要就是指的各種職稱、學者、專家等頭銜所附加的工資。與多勞多得不一樣的是,它屬于越老越香型。
第四部分,科研績效。按照科研成果,搞科研發論文、帶比賽等,給予一定的津貼。
第五部分,年終獎。又稱年終績效,按學校要求完成相應的工作安排,沒有發生重大的工作失誤或者教學事故,都可以全額拿到。
工資雖然看起來分門別類,但實際匯總出來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高。以廣東部分高校招聘薪資為例,本科6-8萬,碩士10-12萬,博士15-20萬。所以到了年底匯算的時候,本碩出身的大學老師紛紛落淚,“我也想多交稅,奈何臣妾工資不高”……
03.高校教師也有“斜杠青年”夢
俗話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能補稅,證明你收入高呀!收入不高不要哭,“搞副業”成了一些高校老師的口頭禪,尤其是高校青椒們,夢想成為斜杠式青椒。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很多月入一萬的年輕人,一個月能攢下來2000塊錢,就算不錯了!
那么,高校教師的“斜杠青年”夢里,都有啥增加收入的方式呢?筆者就說說本人身邊的吧。
比如說我高中同學A,某師范類碩士,現在在老家省城當老師,他的副業就是在閑魚、考研論壇、知乎等平臺售賣他的考研資料,還接一些師范類考研咨詢規劃;
比如說我大學同學B,汽車專業碩士,在廣東某個三線城市當專任,副業就是在朋友圈里當微商,還銷售汽車保險,近期還開了個汽修店;
再比如說我大學朋友C,藝術類專業畢業,她的本業是藝術系專任,副業是家教,還經營小紅書,搞搞自媒體,拍教學視頻。
斜杠的背后,是因為時間自由。很多職業每天打卡坐班式的,根本抽不出時間精力。大學老師在這一方面就有一定的優勢。與其抱怨收入低,不如想想辦法搞副業,未嘗不是一個致富的好路子。
04.總結
在退補稅的背后,可以看到各行各業的收入差別是相當大的。高校教師是一份教書育人的職業,而非升官發財的門路。收入也并非衡量工作的唯一指標,幸福值、成就感、滿意度這些東西在工作中也很重要。當你陪著一屆又一屆的孩子們畢業,看著他們成長,流下的更應該是幸福感動的眼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