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陳夢進入高校當輔導員的第三年。
她以為隨著時間推進,自己會慢慢習慣這份工作,但是沒有。相反的,她漸漸對工作升起了厭惡之情:一天到晚處理瑣事,出岔子了最先背鍋,想轉崗又轉不了……
可每每談到換工作的事情,她都會退縮——她不敢,因為她現在的崗位有編制,這是外面多少人趨之如騖的。
身邊的人也都勸她,現在高校競爭這么激烈,要是換工作,找不著編制崗了怎么辦,到時候可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有個編制比什么都強?!?/b>陳夢最后想通了,她不能保證自己不會后悔,既然如此,就只有接受現實。
……
這是許多在編制崗干得不順心的人的真實寫照。一方面厭倦現狀,難以忍受收入低、領導事兒多、工作價值感缺失;另一方面又擔心找不到比現在更好的,更害怕沒有編制的保障,到年齡大了會不會后悔。
編制,指組織機構設置及其人員數量定額和職務分配,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確定,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根據編制調配人員,財政部門據此撥款。編制通常分為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
編制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工資待遇、穩定性、工作體驗感和各項福利上。由于編制崗工資由財政部門統一撥付,所以無論單位盈利與否,收入都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單位不能隨便辭退有編制的員工。
編制隔開的世界就像圍城,走出這座圍城,外面的世界會更好嗎?誰也不知道,只怕走出圍城最后卻感嘆:年少不知編制好,待到而立已惘然。
圖源:小紅書@Juuuudy
前段時間,有新聞報道,廣西一名大叔為了讓準兒媳婦進入體制內工作,托熟人“買編制”,前前后后合計花了117萬元,結果自然是被騙了。
買編制固然不靠譜,但不少網友的關注點在于,都這么有錢了還要編制——花117萬也要買一個編制,不得不感嘆:果然,宇宙盡頭是編制。
就業形勢復雜,大多數畢業生都抱著“求穩”的心態找工作。教資熱、考公熱、國企受青睞,無一不折射出求職者對于穩定性的追求。
而現實的另一面,是想找到編制崗越來越難。據媒體報道,2023年,廈門市市屬學校及各區發布校園招聘優秀畢業生公告,共計招募1409名教師,均為非編崗位,越來越多中小學教師崗在和編制脫鉤。
圖源:財新網
高校教師“非升即走”,中小學教師崗正在和編制“脫鉤”,公務員也要精簡編制,未來還會有編制崗嗎?
有,但你想去的就未必了。
先講教師——
《編制短缺、教師過剩,高校也受波及……未來“青椒”的日子更不好過了?》寫到,學生減少,教師縮編是必然的。與此同時,教資熱加劇,來瓜分蛋糕的人變得越來越多。長久以來,我國一直存在教育資源不均的問題,偏遠地區教師較少且流失嚴重。發達地區學?!耙痪庪y求”,偏遠地區往往還有編制,就是為了給該地區輸送人才。
再講公務員——
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其中提到:“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人員編制統一按照5%的比例進行精減,收回的編制主要用于加強重點領域和重要工作?!?/span>
可以看出,編制在其中的作用是調配資源。
編制不會取消,是因為編制具有計劃性。編制管理是一種資源配置行為,可以起到穩定的作用,一旦某些崗位沒有編制,會造成機能混亂和人才流失。
就比如偏遠地區,本身待遇就不行,生活條件艱苦,沒有編制就更沒吸引力了,但這些地區總需要有人來助力發展,總不能光靠夢想讓人來奉獻吧,這時候就要拿出編制了。
而對于人人向往的崗位,因為吸引力大,不管怎樣都會有人來,就像公辦高校熱門崗位,哪怕一再提升招聘門檻,該“卷”還是要“卷”,求職者仍然絡繹不絕,這類的崗位已經不需要編制來穩住人才。
這就是為什么說你想去的未必有編制了,因為大概率是你想去的,其他人也想去。
而且就算真的考進了編制,也不代表你可以一勞永逸↓
今年2月,人社部發布新規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調崗,或者連續兩年被確定為不合格檔次的,可解除聘用合同。
總而言之,“求穩”是規避風險的選擇,但一味追求穩定是不現實的,因為風險無處不在。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亨利·柏格森曾說過:“要生存就要變化,要變化就要成長,要成長就要不斷地自我創新?!?/span>
生活沒有絕對的穩定,有的只是不懈的努力。
▍往期內容
>>《入職高校一年多,我也成了“水課”教師丨高才情報局第69期》
>>《高校大量引進博士再淘汰,如何才能避免被“割韭菜”?丨高才情報局第68期》
>>《有編制,免筆試,為什么「人才引進」上岸的人卻后悔了?丨高才情報局第6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