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則《北京4所高校將疏解到雄安》的消息在我所在的高校引起了激烈討論。討論的原因是1年前我們剛剛搬進遠在郊區的新校區。既然校區要搬,人員自然也要流動,那么問題來了,誰要去新校區辦公呢?
有人認為去搬新校區肯定是好事,且不說工作和住宿環境的改善,新校區的領導職數和職稱名額肯定會增加,這不就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我要積極爭取。
也有人認為,新校區好是好,就是搬得太遠,四舍五入相當于換個城市工作了,我父母要照顧,孩子要上學,還是讓年輕人去拼一拼吧。
相信看到這里大家也能猜到了。沒錯,第一批去新校區辦公的人里就有我。
· 壹 ·
領導們說服我的理由
還記得有好幾位領導找我談話,先表揚我的成績,再安利去新校區工作的好處,類似于“現在辛苦以后甜,發展眼光要長遠,多發補貼和福利,將來院長就是你”之類的話。然后我就被說服了。
其實領導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去新校區的好處主要有以下三點:
01.領導職數和工作崗位會增多
能搬進新校區,必然是離不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包括新校區的用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等。之所以會獲得支持,也必然和學校未來良好的發展勢頭強相關。這也就意味著學校在領導職數、職稱名額、專技數量會有明顯的增長。
以我所在的高校為例,搬進新校區之后,黨政職能部門編制數幾乎增加了一倍,學院教師的招聘名額也增多了不少。最明顯的是輔導員崗位,在老校區時,輔導員并沒有細分職責,而搬到新校區后,我們招聘的輔導員崗位數量變得更多,工作職業也更為細分,如學業輔導員、宿舍輔導員、心理輔導員、思政輔導員等。
隨著學院教職工的增加,領導職數也相應變多。最明顯的是提拔了一批85后甚至90后副處級和科級干部。同時為吸引人才,高級職稱名額也增多了。這就意味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02.新環境下更容易干出成績
搬進新校區只是開始,后續仍有許多新問題新情況需要解決。一般來說,受制于原先老舊的校區工作模式和固化的行政管理體系,很多富有創造性的教學科研和學術活動難以進行,而新校區的建立必然意味著學校發展整體規劃有了新的動向,這對于年輕教職工來說就是一次施展的好機會。
比如如何安撫學生情緒,讓學生盡快適應新校區的環境;如何在新校區開展創新性的學生活動,讓領導們眼前一亮;如何利用新校區的新資源和新設備快速提升自我,在年輕人中脫穎而出。
03.工作環境和配套福利更好
新校區最大的特點就是“新”。除了新的辦公環境外,由于新校區往往會被安置在遠郊區,學校會給在新校區辦公的教職工安排住宿,最常見的是安排班車接送,或者在新校區安排教職工宿舍,最好的是在新校區周邊購置福利住房,費用由學校和教職工按比例分攤。
另外,在新校區辦公的教職工也會享受交通補貼等補貼福利,評獎評優也會有相應傾斜。
· 貳 ·
領導的話也不能全信
盡管好處多多,但只有親身經歷后才知道新校區的“苦”。
01.工作肉眼可見地繁忙
盡管會招聘一批新輔導員,但仍會有一段時間會出現工作無人接手的問題。再加上新校區在遠離城區的遠郊,學生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學生心理疏導和輿論引導的工作也變得更多且復雜。再加上工作地的變動,家庭安置和個人生活安排也需要費些心思??梢哉f,剛到新校區工作的前三個月是異常痛苦的。
02.考核壓力增大
對于輔導員崗位而言,進入新校區辦公之后,輔導員的工作內容也變得更加專業且細分,比如我到新校區后成為了思政輔導員,除了一般輔導員的工作外,還承擔更多了思政課程教學和科研的任務,在年底考核中的比重也加大了很多,這對于我這個非馬列專業出身的年輕輔導員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
03.家庭生活不便
新校區距離城區較遠,盡管有通勤班車,但上下班的時間仍變得很長,工作體驗變得很差,再加上新環境的不適應和工作壓力的增加,一度讓我產生了離職的念頭。
· 叁 ·
是驚喜還是驚嚇?
就我個人而言,到新校區工作還是驚喜多一些。一方面,由于各項福利和評獎評優的傾斜,我的收入有了小幅度的增長。另一方面,新校區也確實給我提供了職位晉升的機會。
對于已經在高校就職的老師來說,新校區是機會與困難并存的,如何選擇既要考慮自身發展需求,也要顧及家庭因素做出合理選擇。
對于想要在高校求職的年輕人來說,能搬進新校區的高校絕對是就業的好選擇,既能提供施展的廣闊天地,也很有可能解決住宿問題,建議不要猶豫,果斷出手,越是空曠的賽道越適合高速的奔跑。
